欢迎光临江苏炟凯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网址:www.dakaihj.cn

网络地图

咨询热线:0519-68952775

157473215@qq.com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土壤环保小百科,土壤修复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5-14 14:55:54

土壤环保小百科

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坚持风险管控的原则,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地块,采取的措施应当能够控制风险,保证受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只要能够管控住其风险,保证其能安全利用,就没有必要一律要求进行修复。

风险管控

农用地风险管控主要是指通过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等措施,保障耕地安全利用,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安全。

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主要是指通过对污染地块设立标志和标识,采取隔离、阻断等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划定管控区域,限制人员进入,防止土壤扰动;通过用途管制,规避随意开发带来的风险。

治理修复

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按修复模式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指不移动受污染的土壤,直接在场地发生污染的位置对其进行原地修复或处理的土壤修复技术。

异位修复是指将受污染的土壤从发生污染的位置挖掘出来,在原场址范围内或经过运输后再进行治理的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3类方法,根据土壤的特性和污染程度选择相对应的技术。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有时需要采用多种技术。

农用地地块修复活动应当优先采取不影响农业生产、不降低土壤生产功能的生物修复措施,阻断或者减少污染物进入农作物食用部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物理修复

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客土法、热脱附、土壤气相抽提、机械通风等。

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鳌合或沉淀等化学反应,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或毒性的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固化稳定化、淋洗、氧化还原等。

生物修复

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生物联合修复,如引入蚯蚓,种植超富集植物等。

主要政策法规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3、《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原环境保护部令42号)

4、《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原环境保护部令46号)

5、《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3号)

6、《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7、《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


合作伙伴

  • 相关阅读

    
    关注微信
    扫描手机二维码
    电话:0519-68952775
    邮箱:157473215@qq.com
    Copyright © 2021 江苏炟凯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17810号  技术支持:冉冉科技
    网站首页   |  关于炟凯   |  新闻资讯   |  主营业务   |  典型案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